首页理论评论当代文学
白天  黑夜
站内搜索
当代文学 文章列表
编发中国当代文学方面的作品点评、人物评论、现象阐析、理论研究、观点商榷、学术争鸣等文章,以作品和人物评论文章为主。

雪山、森林、草甸、海子,自由奔跑的马群、白亮亮的天河一直通向天堂,这就是人神共有、人神共处的和谐之地——香格里拉,藏族人心中的人间仙境。 从希尔顿笔下的主人公一直到今天热衷于追随她的人,不断地寻觅,不停地探索,总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因为香格...

刘波的《当代诗坛“刀锋”透视》(河北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尝试推进当代诗歌的经典化,从多维视角丰富了我们的文学史。作者以自己锋利的艺术直觉及敏锐的问题意识,在纵观诗坛格局的前提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一...

在一些人看来,有关“80后”写作的现象尚在发展演进之中,这种新兴变动的现象似乎不宜纳入正规的学术序列予以郑重待之。但江冰自有定见,不为所动,他不断拓展视野,提出问题,就“80后”现象从各种角度进行观察,从多个层面展开研究。 不久前,江冰的《...

杜文娟短篇小说《红柳》 《光明日报》2015年1月16日 杜文娟的短篇小说《红柳》讲述的是雪域高原的故事,主角不是这片神性大地上的藏族人、虔诚膜拜的朝圣者或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而是那些平凡的雪域新兵,他们肩负使命,同时也渴望着从容的日常生...

刘庆邦的小说经常触及现代转型中的乡土社会的困境及其宿命。 房国春虽然代表了“传统乡村文化”的可贵的方面,但他既不了解中国的复杂现实(乡村现实),也缺乏反思反省的能力,小说以他的悲剧性命运的书写,提出了知识分子如何面对当前现实语境并安置自身的...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热播后,不少专家学者都在分析,这部被称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的作品,为何在获奖后的24年里都没有走上荧屏,而是在当下进入更多观众视野?电视剧忠于原作的改编和演员的努力演绎,不仅展现了经典的魅力,也再一次唤起了人们对...


对于华人女作家张翎来说,长篇小说《阵痛》缘于其家族经历——“我外婆一生有过11次孕育经历,最后存活的子女有10人,这在那个儿童存活率极低的年代里几乎可以视为奇迹。”在横跨了近20年的生育期中,外婆经历了战乱灾荒、避难搬迁,而外公却常年在外,...

河北青年诗人李磊是一位低调的、内敛的,或者说是沉静的写作者。相对于那些“出名要趁早”的高蹈者,李磊是非常好的参照系。 把李磊的一些诗放置在更大的范围内看,固然在所谓“技法”上存在某些问题,可谁又能说诗一定要“师法”呢?反倒是显现出来的一些特...

文学批评走到今天,未必像一些人诟病的那样,一无是处,千疮百孔,但也的确面临不少问题。分析起来,文学批评的迷失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某些批评对文学事件似乎比对文学作品更感兴趣;二是文学批评几乎变成了一边倒的文学吹捧;三是文学批评圈子化。在此态...

《我的妥协之旅》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人生的一大弱智表现,是会被楔入某些莫名其妙的错觉。 还不了解王明韵内心的时候,在我眼里,这位已届“知天命之年”的诗人,似乎永远是一个快乐的大男孩。看着他白皙得像女人一样的皮肤,那贾宝玉般精致的脸庞,那冲...

跟不上(漫画) 徐鹏飞 与创作的繁荣态势相比,理论批评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显得有些薄弱,许多问题亟待理论批评的梳理和关注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庭开始关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进步。小读者以及家长和老师们都希望得到一份权威的阅读书目,这书目从哪里...

●《平凡的世界》当年为什么会出现“专家冷、读者热”的接受现象? ●从赵树理、柳青到路遥,“人民文学”的力量在哪里? ●什么是现实主义精神?为什么今天要重提现实主义精神?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可能性在哪里? 以“人民文学”传统 重构当代...


今年一月,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谢倩霓的“薄荷香”系列,共三种:《一个人的花园》《总有一朵微笑》《一路遇见你》。这是带有“自叙传”性质的小长篇,第一本写学龄前与初入学时,第二本写小学二三年级,第三本写五年级的生活。作品充满童年趣味和生活气息,...

散文写作,大抵是将自己的事说给别人听,让读者看了有戚戚焉;又或是将看到的事写出来发感慨,视角若不够独特,文字若不够有趣,怕是没有办法引人注意。但我一直以为,最好的散文,大可不必管那些。质地精良,耐咬嚼的作品,应当如同作者对自己的呓语,是与原...

继散文集《乡村捕钓散记》获得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后,刘春龙又推出一部洋洋40万字的长篇新著《垛上》。捧读之余,惊喜无限。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可圈可点之处甚多,比如人物语言的个性与拿捏有度,比如情节伏笔的巧妙与次第接应,比如政治环境的恢弘与准确呈...

中国式的父母似乎越来越难做了。往前退个十几二十年,老派一点的好像反而简单,事事专制,大事小事家里说了算,孩子只管乖乖听话地执行就好,但此路近年显然渐渐不通了,父母们基本都受过现代教育,具有所谓世界性的眼界了,试图包容和鼓励孩子的天性,但真正...

黄平1981年生于辽宁,2009年人大文学院博士毕业后,赴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目前已是该系最年轻的副教授。同时,兼任《现代中文学刊》责任编辑。2012年被聘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2008年,荣获《当代作家评论》年度优秀论文奖;20...

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文化的用途,不是用来考试,而是用来生活,陪你度过整个人生。 木心先生有首诗,叫《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


文学到底是什么?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怎样定义似乎都不大贴切,但高尔基“文学即人学”的见解,却没有人能否定,并且过去所有杰出的文学作品,也都充分证明了其正确性。在文学日益边缘化的今天,人在文学中的表现也渐渐趋于表面化、浮躁化,文坛...

当下,能扎根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乡土创作的作者并不多见,陈绪伟就是其中的个例。他坚持泥性创作,将目光凝聚在普通人、小人物身上,以细腻的笔调和独特的眼光,对生活进行剖析,为泥土进行叙述,让原本沉寂的乡村人物在文本中复活。这在其散文集《以...

杜爱民的散文我读得很晚,真是感动。在我印象中,杜爱民是一个诗人,我和杜爱民认识十几年了,尽管平时见面不多,有事时才见一面。读了他的散文随笔,让我对他的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了解一个作家最好的途径也是最可靠的途径就是阅读他的作品。大家在生活中...

《认识你自己》(美) 卡洛琳·密斯著 王占华译 中信出版社出版 “人是什么?”这是一个司空见惯却又难以回答的问题。古希腊神话中的斯 芬克斯之谜,问的就是同一个问题。“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泰...

《菊次郎与佐纪》(日) 北野武著 译林出版社出版 为尊者讳向来是人们著史作传尊奉的圭臬,中外概莫能外。春秋笔法由此应运 而生,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既是技术也是艺术。那么,这类文章放在如北野武这样我行我素、口无遮拦的人做来,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中国飞行员》 叶重辉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昆明东站五里多附近民航路的柏油马路上,每天早晨都能看到一个英俊少年在奔跑。奔跑的原因在于他体质孱弱,为了让自己更强壮,更像一个男子汉,无论什么天气,这个身影都不曾停止过。这...


近日读到一篇文章,分析综艺节目“我是歌手”火爆的原因,文中引入这样一个概念:社交货币。这是一个来自新兴的社会媒体经济学的理论,大意就是我们以某个话题、现象、概念作为谈资,通过与他人进行交流探讨,在对信息的分享与谈论中,实现彼此的了解和自我形...

礼失求诸野。王方晨的长篇小说《公敌》着墨于当代中国乡土文化的隐私,人心人性的浮沉嬗变,是对中国乡土社会的整体性观照,指向过去与未来,指向现实生活与艺术隐喻。 韩爷是书中最为复杂的人物形象。韩爷的神话,起于用一部“小红书” 《论语》辖制住了寻...

◎我发现,这位主要生活在布拉格的、用德语写作的犹太作家,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影响几乎遍及各个领域,除了文化领域,甚至延展到旅游、房产、家具、餐饮等领域。可以说,“卡夫卡”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卡夫卡对中国作家的影响,是有中...

谷运龙的三本散文集《平凡——“5·12”汶川大地震百日记》《天堂九寨》《我的岷江》勾勒出的是这样一个写作半径:他居官不敢懈怠,为文以情相许;他对文学的介入,正像作家阿来所说,采取了“地理介入方式”,即避开常用的从人物命运、故事介入,选择了文...

历史那种疯狂的力量,给羌族人民带来了深深的创伤和苦难,以致当一个新的时代到来的时候,他们还无法走出这长长的心理阴影,还不得不为疗治这历史的创伤付出沉重的代价。他们能不能改变这样的命运,他们还有没有自己创造的未来?这就是羌族作家谷运龙长篇小说...

谷运龙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地创作,特别是他近期出版的长篇小说《灿若桃花》,给我们带来了某种清新的气息。读这部作品的感受是双重的:既如读一般小说那样沉浸于情境和故事,又不时意识到这是一位地方官员在看待民间图景、百姓生活,于是就形成了别样的...


鲁若迪基的诗歌创作并不是以数量取胜,20多年来,他仅仅出版了三本诗集。他的诗歌创作走的是少而精的路子。他的第三本诗集《一个普米人的心经》同样是佳作迭出,显示了他非凡的诗歌创作实力。 对故土的无限热爱、对民族的高度关注始终是鲁若迪基诗歌的一个...

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在前行中不断发展。虽然有意识地、专门地、执著地创作儿童文学的作家很少,但他们的作品却都能以各自生活的地域为背景,通过一个个独特的故事和人物,描绘出民族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 在这些作家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蒙古...

缪 惟 绘 在“80后”集体致青春、匆匆那年的辰光,水格的新书《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及时赶来,登上了畅销榜。一本怀旧、温暖的文集,没有多深 奥,但是够柔软,够治愈。和他之前的书名《云层之上全是阳光》《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一样,水格的...

这个时代真正考验的并非贪婪的“味蕾”,而是名山深藏的负责消化吸收、新陈代谢的“肠胃”。 如果说中国百余年来“被拖到‘世界’和‘世界史’中去”的“以西方和西方文明为中心”的历程,同时可以如日本学者子安宣邦认为的那样实现“转义”,即“中国的近代...

■主持人的话 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回 到创作主体上来。胡风先生当年提倡作家要有“主观战斗精神”,在今天依然有其借鉴意义。不仅要熟悉生活,还要深入生活;不仅要了解现实,还要理解现实。只 有在这个意义上,主客体才能融会贯通,自...

记得20岁参加工作时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张洁的小说集《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小说集第一部分便是中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记得走马观花地阅读的时候,总觉得就是些絮絮叨叨的生活琐事,无非也就是些母女情深而已。于是在篇首抄录了冰心几句...


青藏高原,看似冷峻酷寒,实则柔美雄丽。总让许多人神驰情往,又使不少人望而却步。刘一飞的散文又一次唤起了我对这块不朽的高地深情难耐的回忆和恋情。彼此寒冷,彼此温暖。寒冷的是昆仑6月雪,温暖的江源看日出。刘一飞笔下描写的许多地方都曾经留下了我的...

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曹文轩拿出了他的儿童文学新著《火印》。诚如作者所说,战争只是小说选择的题材,他所经营的应是艺术品。书前有他的一篇写得很充实的序,谈了他创作上的想法。其中很触目的一点,是关于小说不能没有故事。他提出,小说的...

《地图(人文版)》 [波]亚历山德拉·米热林斯卡、丹尼尔·米热林斯基 著 冯 婷 译 蒲公英童书馆出品 贵州人民出版社 有好几次了,晚上关了电脑,不看手机,睡前时光翻翻书。不想读劳神费力的大部头,就看这本出自一对波兰夫妇之手的 《地图》。无...

不久前在深圳少儿图书馆参加一项名为“图书馆之夜”的活动,一百多顶蓝色的帐篷,一百多个快乐家庭,一百多个小朋 友和爸爸妈妈一起接受儿童文学作家的签名赠书,同时度过了图书馆一夜。一夜过后,黎明到来,早上七点我和孩子们一道分享绘本阅读,追寻黎明在...

《太行丰碑》雕塑 今年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的抗战胜利,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现代历史和世界的主要格局,也改写了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的基本面目。因此,梳理有关抗战文学的脉络,寻绎其发展演进的轨迹,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既很有...

湘西文学是中国当代地域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现当代关于湘西的文学书写,让我们对湘西产生了两个特别的印象,一是“血色湘西”,那里的人霸蛮、强悍,带着原初又醇厚的生命质感;二是“文化湘西”,那里山清水秀,民心如洗,地域文化特色鲜明。今天,我又读...


《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潘富俊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从“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文学作品中出现植物的身影,早已...

图为《诗流双汇集》封面及插图。 92岁的屠岸先生和80高龄的金波先生,一位是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一位是荣获过中国儿童文学所有大奖的、我国当代儿童文学领路人。他们携手创作的儿童诗集《诗流双汇集》,给2015年的初夏带来了一抹新绿,给...

《非法入住》 王威廉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如果按照作家代际的区分进行整体考察,与“60后”“70后”作家相比,“80后”小说家的创作似乎还缺乏时间上的积淀,在一定程度上也还带有青春的“稚气”。更重要的是,很多时候,这个群体还会被韩寒、郭敬...

激活“形神”(中华美学关键词) ●形神论把文艺看成生命体,这生命体由虚实两部分构成,形的部分为实,可分析仔细,讲得清楚,神的部分为虚,可以意会,难以言传 ●人生天地间,个体生命与天地大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文艺作品不仅要反映个体生命的生动气韵,...

王干年轻时 王干 1993年海南笔会,左二为汪曾祺,右二为王干 汪曾祺是扬州文学的一张名片,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影响了一大批文坛后辈,而王干就是其中一位,他从汪老的家乡高邮起步,如今作为《小说选刊》副主编,他念念不忘的,仍是扬州这方水土对他文...

《杨小阳的假期》给了我几个惊讶。第一个惊讶与作者有关,周玉宁长期编辑文艺报纸的理论版,时有涉及哲学、文化和人性思考方面的随笔问世,怎么会变戏法般地在台湾出版了这部儿童科幻小长篇,且显示出一种驾轻就熟的写作从容。第二个惊讶与作品有关,读《杨小...


28901篇文章 首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2/603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