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评论当代文学
白天  黑夜
站内搜索
当代文学 文章列表
编发中国当代文学方面的作品点评、人物评论、现象阐析、理论研究、观点商榷、学术争鸣等文章,以作品和人物评论文章为主。
美丽如斯——项美丽的中国故事
美丽如斯—…
让时代的浮泛之物原形毕现——评《影像书写·大众文化的社会观察(2008-2012)》
让时代的浮…
短篇的精巧与丰韵——读西班牙语短篇小说《女朋友们》
短篇的精巧…
被蒙上历史灰尘的正义——读《零年:1945——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
被蒙上历史…
展现上海现代工业发展的百年历程——评管新生、管燕草的长篇小说《工人》
展现上海现…
波伏娃眼中的鲁迅
波伏娃眼中…

我从事文学批评的时间不算长,但作为一种爱好和志向,它构成了我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首先是发自肺腑的兴趣和生命性的追求,支撑起了我对“文学批评”的认知与实践。 文学活动由创作者、读者、世界、作品四个环节组...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的社会期待视野,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文学接受者、研究者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及其理论批评集合体所表达出的社会心理预期。因为文学接受者和相关学术研究者对于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及其理论研究的既定心理预期...

通俗地讲,“话语”(discourse)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语言,一般指特定语境下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话语方式就是说话或叙述的基本特征,一般体现为某一相对独立叙述系统中重要关键词的生成方式和表达...

最开始阅读安武林,是从一本诗集开始。他的诗,尤其是童诗,唯美中犹见细腻,敏思中尚存童心。每当口中念念有词道那些清新的诗句,总让人想起童年时吃的一种彩色的小豆子。那一个一个字从唇齿间蹦出来的时候,就像小豆子一样清脆响亮...

《操盘手的伊甸园》 方向 著 作家出版社 作家的想象力是有限的,然而生活却能给作家提供无限丰富的内容。作家要是整天关在屋子里闭门造车,最容易自我膨胀,等他回到生活中,这种膨胀就会被戳破,就会遭遇窘境和难堪。 现在有些编剧不会从生活中找素材,...

美不美,乡中水,这水中最美者,当属醴泉;亲不亲,故乡人,这人中最亲之一,是王静。王静小我三四年华,村子相距十里春风,在老家,原是要连畔种地的。我在她们镇子上读过高一,当年穿街所见的女娃中,定然就有她吧!而后我若不匆忙进城,隔三差五逢集,总会...


习主席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

看到曹桂方先生的诗集《咏真诗草》(花山文艺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就像看到他本人一样,率真,睿智,幽默可亲。他的诗,是真诗,是不为发表而随时随地吟哦的诗,记录着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人们突然发现,文艺理论家曹桂方原来还是个心性自由的...

梁衡是当今文坛思想敏锐、个性鲜明的作家,其散文独树一帜,曾引起很大的反响。在其新书《千秋人物》(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4月第1版)中,梁衡以细腻敏锐的笔触,向世人展示了震撼灵魂的精神力量。 《千秋人物》以“人物”为主题,精选梁衡最新人物...

如果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声音被一片最廉价的喧嚣所覆盖,这就不仅令人痛心,而且还令人惧怕。一些既通俗又流行的谬误大行其道,久而久之让那些以思想力著称的一部分人先是无声,进而也开口应和起来。我们总是一再地强调人的独立性,因为没有独立性就没有思想,也...

《俄国革命》姚海 著 人民出版社 我怀着极其浓厚的兴趣,认真阅读了姚海撰写的《俄国革命》,禁不住要为此书拍手称好。这是一部内容客观翔实、观点全面深刻、具有鲜明中国学术特点的关于俄国革命史的研究佳作,是我国世界史研究界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与...

《海豚湾》瑞察·欧贝瑞、汉斯—佩特·罗德著 侯淑玲 译 中华书局 获得第8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的《海豚湾》迅速集聚了世人的眼光,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电影奖 项,或许大多数的公众都不会了解到在可爱海豚“迷人微笑”的背后是血淋淋...


中国高校出版社书榜书评 西域是一个怎样的“域” ——《月光下的微笑》的写作意义 《月光下的微笑》唐荣尧 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阿帕克霍加麻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香妃墓 这个冬天断断续续一直在读唐荣尧的《月光下的微笑》,不只是因为少年时代的文...

《很哲学 狠幽默》 张天龙 著 上海三联书店 一本关于哲学的书,被全球35个国家翻译出版,畅销西方达千万册,这是《苏菲的世界》创造的奇迹。当然。这也是该书中文版将其标示为“风靡全球超级畅销的哲学奇书”的有力依据。 《苏菲的世界》是曾担任过高...

熟悉、了解,并在情感上亲近时代新出现的创作对象,从对象中汲取营养,重新构建自身,形成对自身和描写对象更为深刻的再现 散文作为与韵文相对的一大文体,向来是文学创作的大户。近年来,散文作品虽然数量多,但精品少;一些散文名家的作品,分别读来虽有可...

以人民为中心是关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 核心阅读 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创造,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人民创造历史的同时创造艺术,二是人民的历史创造与艺术创造有时是同步的,人民的历史实践定义了美,并成为美的一种表现...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散文篇) ●中国故事应该是正能量的,而不应该是负能量的。 ●讲好中国故事应该全面准确生动地讲好中国梦。 ●作家要创作出美丽的中国故事,让你的故事立起来,既有温暖的人情又有饱满的力量,首先要使自己成为大众生活中真实的人,可...

1961年出版的《小布头奇遇记》 叶至善(左)与父亲叶圣陶 “叶氏三代”是指叶圣陶、叶至善和叶小沫一家;“一部童话”就是指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叶家是我国著名的出版世家,三代人都为这部童话的问世、推广出过大力,堪称我国出版界和当代儿童文...


提倡“文学生活”研究,就是提倡文学研究关注“民生”——普通民众生活中的文学消费情况。为此,山东大学文学院联手校内外专家,于2012年成立了“当代中国文学生活研究中心”,并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课题批准号...

一句“一年两度遇重阳”,一时间在众诗人笔下竟生发出一千数百首诗词,堪称一时之盛。 诗坛胜事:“一年两度遇重阳” 文坛,除了向读者奉献好作品外,还应有“事件”,即文坛本身所形成或发生的运动与胜事,大者如古文运动,小者如兰亭修禊。当代文坛,似乎...

在小说里,作者的悲悯随处可见,《怜蛾不点灯》这个名字已经布满了爱的眼神。小说集里的其他篇目也多关注底层人的生存痛感。 以悲悯的手撕开城市的疤痕 《怜蛾不点灯》,许台英著,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32.00元 城市是个特殊的场域,在大多数文学作品...

潘向黎说:“我真的爱文学,而且自认是很纯粹的那种爱。我不用它来改变命运,用它来挣钱糊口养家,我不明白为什么喜欢文学就一定要弄成职业,就像喜欢一个人就一定要死乞白赖地结成夫妻、柴米油盐那样。如果可能,我愿意对文学就一直‘纯粹’下去,与生计无关...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却往往对城市缺乏足够的认识。英国城市理论学家加里·布里奇和索菲·沃森主编的《城市概论》,可以开启我们对城市的深度认识。在这部厚厚的大书里,来自世界各大名校的学者纵情畅谈,结集了目前国际上城市文明的众多经验与城市理论的最新成...

但凡写过几本小说的都知道,长篇好卖,中短篇集子不好卖。这是不是也促成了不少作家埋头著述长篇的一个诱因呢?并非来源于据说的消息是,不少知名作家的中短篇集子,很长时间在知名出版社都频频遇冷,编辑和主编们的一致态度令人同情:如果给你开了绿灯,那么...


在河西走廊狭窄处一个温润的驿城中,生长一位女性诗人似乎是完全合乎情理的。这种情理并非所谓大漠、长河、落日、孤烟的西部图画可以歌颂和赞美。她的悲情与这些景致所凸显的个体伤怀情绪可以接通,但在内里属性上体现出绝对相异的气质。她是生长在这苍茫上的...

《文学史微观察》 李洁非著 三联书店2014年8月版 《文学史微观察》,初见“微”字,恍然有微细、零碎的直感,不过真正进入书中,自是另一境界。此“微”乃与宏观、大而不当相对,于微观着手,或更可见出历史的肌理与面貌。我们若了解李洁非近些年的文...

一千一百多年前,白居易在一个夏日有着如此的吟哦: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早夏游平泉回》)。那时风物蓊郁,时光悠长,万物生长而灵魂安详,这才有芬芳草木的文字。时间的长焦越过千年定格在喧哗与骚动的当下,透过密密麻麻的方块汉字,焦虑、惶惑和不安...

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并深切勉励“我们的军旅文艺工作者,应该主要围绕强军目标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文学被认为是艺术之母,而战争文学则历来是深刻影响官兵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的重...

CFP 契诃夫家乡为其树立的雕像 CFP 这是童道明又一次站在话剧舞台上谢幕。 舞台、灯光、音乐、鲜花,掌声缭绕。有人微笑,有人落泪,有人沉默不语。 2015年1月29日,恰逢契诃夫诞生155周年。一场题为《爱恋·契诃夫》的话剧在国家话剧院...

苦难辉煌(全新修订增补版) 金一南 著 作家出版社 2015年6月出版 这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大著。 作为一部革命史著作,这部书能够跨入畅销书市场,同时在政治领域系统作为某种意义的必读物,又同时成为革命史研究家们言必提及的著...


有幸收到金雅教授寄来的校样稿,得以先睹她和聂振斌教授主编的论文集《人生论美学与中华美学传统》 ,受益匪浅,感慨良多。要我作序,愧不敢当。但却之不恭,只好从实招来自己的粗浅感悟,权且充序。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

作为一名很早就成名的著名作家,王蒙先生在文学创作初期一出手就是大手笔,《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青春万岁》……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佳作名篇。 王蒙和他们那个年代的许多作家一样,在之后的人生和创作中都有过一些变化,几十年的人生跌宕起伏,丰沛而饱...

聚焦文学新力量 刘建东,1967年生于河北。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199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全家福》《一座塔》,中短篇小说集《情感的刀锋》《午夜狂奔》等。曾获第九届、第十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等。 伊卡洛斯的羽翼 □张晓琴 刘建东的...

文学批评文体的相对驳杂 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三大疆域各有侧重又互为关联。前二者的学理性不言而喻,其“文体”相对稳定相对成熟。作为针对当下文学现象、作家作 品发言的文学批评,因批评主体成员的广杂、批评对象的当下性,其文体问题就显得突出一...

“这一年,实在太忙了。”选择创业的许知远,和几年前玩票时的状态,迥然不同。 但,书还是要继续看的,在另一张桌子上,大马金刀地趴着厚达900页的《Cultural Amnesia》(文化健忘症),已经看了一多半,如今,连等待剪头发的时间,也被...

康赫小说《人类学》 打捞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北京城 在新浪的好书榜上,《人类学》从四月份开始牢牢占据着第七名的位置,倍受读者喜爱与推崇。作家叶匡政说,康赫的小说,表现的总是当代汉语的各种声音,《人类学》记录的就是北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各种声音。...


领导干部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胜任工作,也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 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读书? 领导干部阅读的首要作用,当然是对于自己工作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已经讲得很透彻。他说,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

“汪国真是我们心灵相通的好同事,也是具有突出成就、广泛影响的诗人,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作为90年代家喻户晓的诗人,已经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如是说。 前不久,“青春犹在——诗人汪国真追思会”在北京中国艺术研...

我们常说要以史为鉴,怎么以史为鉴呢?这其实是我们研究历史的人应该告诉大家的。不光是我们讲给大家听,使大家受教育,我们更应该为这个社会的发展提供史学动力。一个学科、一项学术工作从确定一个课题开始,进行复杂的长时间的研究,最后总要把它写成文章、...

一部中国新诗史是由几位福建籍的女诗人“串”起来的,她们是冰心——林徽因——郑敏——舒婷。四位诗人,分别代表了百年新诗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 我研究中国新诗史,无意中发现福建籍的女诗人在新诗史中的突出而特殊的地位。中国的女性诗人眼下是很多了,但...

一般的“失忆”难以避免。如同一台电脑若无法“删除”和“清空”,过于壅塞拥挤的废旧文件迟早会窒息CPU。因此,问题更像是这样:人们在“失忆”什么?因什么而“失忆”?何种“失忆”更接近某种病态?……不少中国读者也许意外的是,埃斯普马克仍具有书写...

随着相关出版物的大批涌现,“80年代”已经成为当代文学史的热点话题,它不仅仅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表述,从文化意义上看,还是一个具有跟五四几乎同等重要的概念,现在的文化生态也仍然受着80年代的影响,就像我们一直受到五四的影响一样。“80年代”...


读完罗小华的长篇小说《山潮》,让人内心战栗。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不如说这一部社会史、乡村史、时代史。当然,更准确地说,这是一个人的血泪史。 这是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酝酿和构想了多年的力作,全文近20万字。小说讲述了国民党保安团围剿金大...

本世纪刚开始的年代,陕西文化艺术界的活动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有着多年留洋经历的女子,她以一双似乎永远充满惊奇的大眼睛,一张永远真诚而微笑的面孔,看并倾听这中间的每一个人,因此她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她给我留下的形象是她的脱俗,气质上的优雅与一丝...

一个修脚工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一个有为青年的艰苦创业历程,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追梦之路,凝聚成了我们时代的正能量,由一个作家传递给我们,传递给社会。这就是曾德强的报告文学《脚上有路》(《中国作家》2015年第3期)。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陕西省紫阳...

人有两颗心,一颗是有形的,一颗是无形的。有形的掌管着人的生命,无形的掌管着人的精神。而高众的长篇小说《白衣江湖》,却很像一次临床教学的教程,把有形的和无形的两颗心都剖析、讲解给了他的读者。通过一系列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利益与良知之间的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

《记忆传授人》(The Giver)是美国作家洛伊丝·劳里(Lois Lowry)的一部杰出的少儿小说。小说1993年出版后屡获纽伯瑞奖(The Newbery Medal)、波士顿环球《号角》杂志奖(Boston Globe—Horn B...


28901篇文章 首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603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