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阅读安武林,是从一本诗集开始。他的诗,尤其是童诗,唯美中犹见细腻,敏思中尚存童心。每当口中念念有词道那些清新的诗句,总让人想起童年时吃的一种彩色的小豆子。那一个一个字从唇齿间蹦出来的时候,就像小豆子一样清脆响亮,嚼着嚼着就让人不禁忆起童年的时光。
而阅读安武林的一部散文集,一篇篇读来,那种阅读体验有如在远足。走势有高有低,情感或抑或扬,让人的思绪也不自觉地随着他的故事、他的感受而起伏不定。不平,不千篇一律,是写散文难得的好品质。因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是能够将他的写作品格和人格魅力渗透到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文字中去的。而安武林正是做到了这一点。
《肚子里的虫子》是安武林最新出版的一部围绕童年主题、追忆童年故事的散文集,除了选取了《黑豆里的母亲》《爷爷的草帽》等作家的经典散文名篇,还收录了《肚子里的虫子》《害羞的秘密》《那年夏天》等作家近两年创作的最新散文作品。在作家笔下,天真有趣的童年经历如画卷展开,鲜活稚拙的孩童心灵似星辰闪耀,真诚深厚的淳朴亲情如山溪流淌,朴素隽永的生活真谛在细腻平和的叙述中娓娓道出,唤起了小读者乃至大读者对童年的记忆,对时光的缅怀,对生活的珍惜,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轻盈、喜悦、紧张、悲伤……无数种平凡的人生情感在作家真诚的文字中悄然流入读者的心灵,让人产生共鸣。
有些描写童年趣事的散文,读来轻松、自在,让人如沐春风。作家在写作时并非站在成人的视角,而是在岁月中折返,回到怀揣童心的状态,用一颗孩童的心灵去感觉和感受。这种放低的姿态摒弃了单纯的成人追忆童年叙述方式的距离感和说教意味,更像是一个成熟的生命在与成长中的生命平等对话和心灵交流。如《童年游戏:接电线》里描写的那种危险刺激却极度吸引人的游戏心理,是几乎每个孩子在童年时都曾有过的;而《摸蝉》正是孩子对未知事物怕触碰却又忍不住触碰的心理的真实写照;还有《黄昏的等待》,把一个孩子对礼物的渴望描写得生动有趣,让人会心一笑。可以说,这些散文,治愈了成长中的焦虑和困惑。
有些表达作家生活感悟的散文,读来真挚、纯粹,自然的灵与美、天地的广阔与智慧都让人感受得那么清晰而直接。作家童年曾生活过的乡村和氤氲其间的淳朴宁静,那种最原始的和谐而淳厚的文化气息,使作家善于从平凡的乡村意象中捕捉情绪和意趣,从而抒发自己最真实最细腻的感受。在作家笔下,大自然的伟力,天地间生命的浩荡之气,展现出一派生命的本真气象,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情趣。在《故乡的春天》中,看起来最平凡不过的乡村风光,以作家的眼光看去,就充满“美丽和温暖”,充满“神奇的内涵”,充满“生命的力量”;在《上山》中,作家把大山描写得幽深而神秘,表现了一个孩子在面对高山密林时的恐惧和猎奇的心情;尤其喜欢《枣影婆娑》这一篇,借写其貌不扬的枣树来写自己“并不圆润”的性格,借写与枣树相关的故事来写自己从中生出的诸多怀念和感悟。可以说,这些散文,治愈了对美好视而不见的心灵。
有些表现对故乡故人的追忆的散文,读时就像在深秋捡拾沧桑飘落的黄叶,怀旧的念头会不自觉地会侵入人柔软的心房。在这部散文集中,作家追忆童年故事、表现淳朴亲情的篇目很多,我们从中读到了仁慈而固执的爷爷、严肃的父亲、坚毅的母亲、憨厚的大伯……作家善于从往事中截取富有深厚人情味的情节和事件,对亲人进行质朴的刻画,通过不同的角度诠释亲情的浓郁和厚重,所以情感真挚,感人至深。如作家追忆母亲的名篇《黑豆里的母亲》,全文不见一滴眼泪,却字字含悲,行行载痛,用别出心裁的童话般的叙述手法塑造了母亲在“我”心中穷苦、卑微却又勇敢、高尚的形象,这种情感渗透力博大而绵密,轻而易举就攻陷读者的眼眶,让人不禁潸然泪下,尤其是结尾的一句“我……怕咬痛了母亲”,留下了大悲无言的回响。可以说,这些散文,治愈了现代社会人心的淡漠和人与人之间愈加疏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