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湾》瑞察·欧贝瑞、汉斯—佩特·罗德著 侯淑玲 译 中华书局
获得第8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的《海豚湾》迅速集聚了世人的眼光,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电影奖 项,或许大多数的公众都不会了解到在可爱海豚“迷人微笑”的背后是血淋淋的屠杀、折磨与猎捕。影片的主人公瑞察·欧贝瑞 (Richard O"Barry)在20世纪60年代曾是一名海豚驯养师,他参与制作的以海豚为主角的电视系列剧《飞宝》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从而也连锁 般地促使更多的海豚遭受捕猎,然后被送往世界各地的水族馆供人观赏,在狭小的水池中痛苦不堪、无聊万分地度过短暂的一生。瑞察亲手捕捉过海豚,驯化它们, 照顾它们,也最终目睹了其中一只不堪被豢养的痛苦而自杀。在那一刻被名利蒙蔽双眼的瑞察猛然惊醒,从此用自己的后半生来赎罪,出现在每一个可能拯救海豚的 地方去抗争,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在今年四月中华书局引进出版的同名纪实性文学作品《海豚湾》中,作为联合作者的瑞察·欧贝瑞自然也是全书的核心人物。
在 纪录片《海豚湾》的结尾处,字幕显示“迫于舆论压力,2009年太地町政府同意只保留50条表演用海豚,其余数千条海豚得以生还”,“海豚肉被撤出太地町 学校午餐计划”。离电影获得世界性荣誉已经过去五年,在这几年间关于保护海豚的行动是否有更新的进展?《海豚湾》一书的出版或许是对这个问题全面而详尽的 回答。令人感动的是,年近八十的瑞察依然继续着他的使命——用毕生的精力去保护海豚——他一直用行动在兑现自己的承诺,并获得了令人欣慰的回报。在本书的 序言中,瑞察提到在纪录片获得奥斯卡之后,“越来越多的海豚被释放,得以重归大海,免于屠杀”,“然而,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被杀海豚的数量在过去三年 都维持在了八百到九百头左右……在最近几年,每年有超过二百头海豚被海豚馆圈养。”
影像的力量是震慑人心的。纪录片 导演路易·西霍尤斯将庞杂的真实素材通过惊悚、悬疑类型的叙事策略,将瑞察参与揭露日本太地町渔民屠杀海豚事实的前后经历,展现得犹如侦破片一样叫人惊心 动魄。当纪录片团队艰辛地避开种种现实的阻碍,将隐蔽在海湾中屠杀海豚的影像成功捕获并公之于世——血红的海水混杂着濒死前海豚的厉声尖叫——相信每一个 观者都无不为之震撼。然而,一个半小时的片长仍然是有限的。在几百个小时的素材中,最终挑选的是那些“有用”的片段,以连缀成具有叙事性的影像作品。可 是,即便是纪录片,有时候也无法呈现最本质真实的一面,就像书中所提到的那样,“光是海湾支流大屠杀的影像资料,最后就有差不多四十个小时的长度,其中有 很多内容都太恐怖,无法在完成的影片里呈现。”
关于海豚命运的真实情况究竟有多么的恐怖与不堪?《海豚湾》这本书为 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更为翔实的了解途径。它追溯了自古以来海豚被人类视为英雄的传说,海豚作为一种敏锐度极高的哺乳动物与人类之间诸多令人称颂的接触;也揭 露了近现代以来,广泛借助机械设备捕杀海豚所导致的物种灭绝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崩塌,以及人类利用海豚来进行医疗,充当武器,表演节目的可耻与荒谬。它用文 字的方式再次细诉了瑞察·欧贝瑞这位海豚保育人士充满戏剧性变化的人生经历,以及在捍卫海豚生命的一次次行动中所遭遇的困难和内心的煎熬;也记录了和瑞察 有着类似经历的那些人们,当他们第一次与海豚近距离接触并产生心灵相通之时,那种不可名状的神秘感与使命感。它更加详细地将海豚背后的权钱交易链条剖析于 世人,并毫不讳言地指出“太地町不是唯一的屠宰场”;也让我们了解到纪录片《海豚湾》冲破障碍最终在日本东京上映后赢得了当地观众的热情掌声……如果你是 一个关注地球环境的人,这本书会给予你关于海豚前所未有的数据和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