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哲学 狠幽默》 张天龙 著 上海三联书店
一本关于哲学的书,被全球35个国家翻译出版,畅销西方达千万册,这是《苏菲的世界》创造的奇迹。当然。这也是该书中文版将其标示为“风靡全球超级畅销的哲学奇书”的有力依据。
《苏菲的世界》是曾担任过高中哲学教师的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1991年出版的作品。作者以小说的结构、文学的笔法,流畅地勾勒出西方哲学的历史画面。卷帙间,从柏拉图到休谟,从康德到弗洛伊德,无数在时代浪潮中屹立思想荒原而大放异彩的智者形象,作为一道道灿然美好的景致写生于纸面上。作者力图简明扼要地陈述“爱智者”们为回答“你是谁”“世界是什么”“世界为何如此”等哲学问题所做的种种努力。
这本书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将受众定位在大众读者,文笔轻巧而不艰涩,因而吸引了众多的青年学生读者。同时,国际舆论也在该书成功的行程中扮演了很有分量的角色。《德意志星期日汇报》这样评价该书:“贾德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可谓空前创作,他证明了哲学不一定是一些与现实脱节的学院人士躲在象牙塔里所写的东西。”
虽然《苏菲的世界》中文版在中国也受到了不菲的待遇——自初版以来,一直是各种畅销书榜的主打书——但在迄今20年的时间里,我没有再次见到这样通俗有趣的哲学作品。但我们都知道,在欧洲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兼具作家和哲学家双重身份的艾科先生。2001年,我曾有机会接触他,通过翻译准确生动的传达,先生的哲思,在言谈举止之间,如色彩斑斓的音符,跳动于智慧弥漫的空间里。他的《康德和鸭嘴兽》一书(英文版),尽管是在叙说语言和认知的话题,但并不难懂,反而十分有趣。及至数年之后,我读到了该书中文版,蓦然认识到,哲学大师艾科先生以文学的笔法,恰当地叙述了与哲学有关的诸多问题,生动与流畅的文字似翅翼,在严格的逻辑和精准的概念之间“抟扶摇”“击三千”,对哲学问题与路数的摹写想象发挥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那卓尔不群的观点,以行云流水般的身姿,跃然纸上。其想象力和准确性皆非《苏菲的世界》可以比拟。
二十多年了,我原以为与通俗哲学的阅读缘分已然终结,甚或,我从未奢望过,能够读到一本由中国人自己撰写的通俗哲学读本。当张天龙先生将其《很哲学,狠幽默》交到我手上的时候,我甚至只是简单看了看封面和正文版式设计,那个瞬间,我差点儿遗失深入阅读的欲望。
闲暇喝茶时往往是我翻闲书的时刻,这本书就是在无所事事时不经意间,撞进了我的视野。当我信手翻阅“诡辩专家芝诺”一节时,看到这样的文字:“芝诺忽悠的东西,却是你能清清楚楚看得到、感觉到的东西,不过,他会讲给你的是让你瞠目结舌的歪理,把你忽悠得不敢相信自己。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是什么语言?完全生活化的语言。那一刻,我在想,用此种完全生活化、网际化、现时化、生动化的语言,也许是中国人写哲学的第一次。本来,哲学来自于生活,或者专业点说,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当我想到这点,认识到这完全应该是一本很另类,当然也很时髦的哲学作品时,深入阅读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我完全想不到,日常生活里嘻嘻哈哈的张天龙,在把哲学幽默化、现实生活化的过程中,竟达到一种登峰造极的程度。在常人眼中,哲学是由一系列概念和规律编织成的求知的网,其重理性轻感性的特点,实在很难与“幽默”画等号。但那铺排于字里行间的幽默感,不仅仅来自于哲学训练赋予他的专业精神,更来自于他对生活的哲学式理解。如果我猜测不差,二十年来命运多舛的天龙,一直在以外在的积极和嬉戏,化解内心的孤独和彷徨。镶嵌于本书中的诸多生活化观念,大约是他二十年来的沉淀和思索。他说写这本书花费三年时间,但我宁愿相信,他用了二十年来完成了这部一上架就进入排行榜的杰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