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全新修订增补版) 金一南 著 作家出版社 2015年6月出版
这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大著。
作为一部革命史著作,这部书能够跨入畅销书市场,同时在政治领域系统作为某种意义的必读物,又同时成为革命史研究家们言必提及的著作,几乎是同类书籍中绝无仅有的现象。
一
《苦难辉煌》的核心创新,是以人物为历史活动轴心。
本来,中国史学最大的良性传统就是人物本位。自《史记》之后,中国历来的二十余史,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纪传体”文本范式——以各阶层人物为历史活动焦点,清晰叙述出人类社会发展脉络的丰富性。可以说,除却史观部分具有落后性而不值得继承之外,中国史书人物本位的文本传统,给世界各文明形态的古典史学,都树立了极为优秀的文本范式。
《苦难辉煌》的核心创新,实质是向优秀传统的回归。
相对于既往的革命史著模式,它无疑又是最重要的创新。
长期以来,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的文本叙述,都有一个普遍的教条主义模式——只见事件,不见人物。或者说,历史人物在被叙述的近代史以来的波澜壮阔的救亡图存的洪流中,总是若隐若现的,总是不鲜明不突出的。曾经在一段时间里,共产党人的革命史只被极其简单地概括为多少次“路线斗争” ,人物云云皆讳莫如深。这样的革命史研究状态及社会呈现文本,无疑极大地影响着我们民族对中国文明在百余年间浴火重生的历史正义性的认知深度,也同样影响着中国近代史以来最重要的革命政党——共产党人对自身历史的科学而清晰的认知。归根结底,革命史研究的“云状态” ,对中国民族走向文明复兴而需要的最为靠近的重大历史精神资源的输送,是非常不利的。从本质上说,这种漠视历史人物的革命史文本的流行,是中国革命党人在一个历史时期内尚未能够科学评估自身文明史地位所导致的不自信的表现。
虽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它又是必须改变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历史潮流中复兴自身文明曾经的巅峰,并继续开创新的历史发展路径,就必须对自身历史的各阶段发展形成大体具有真理性的社会共识。对于一个古老的国家,一个古老的民族,尤其如此。因之,对于文明历史根基的清理总结,对于尚在自身历史视野之内的刚刚经历了巨大劫难沉浮的近身历史的清理总结,是一个民族走向复兴道路上所必然生发的两种最紧迫的社会精神需求。在这种具有深刻普遍性的社会精神需求的催生下,新的历史叙述方式,新的历史文本方式,不期然地涌现出来了。
期间的代表作之一,无疑就是这部《苦难辉煌》 。
《苦难辉煌》的作者金一南,是一个军职学者,是一个从事战略学研究的将军。对近现代历史事件的熟悉,对民国历史的熟悉,对共产党历史与共产党军队历史的熟悉,都是常人所无法比拟的。在这样的基础上,作者若要以既往模式写一部近现代革命史著,很可能也就是一部事件史著作,也可能依然会有精深之处。但是,一定不会有目下文本《苦难辉煌》的创造性与独特魅力,一定不会以如此百余万册的销售量深深融入当代社会意识。请不要忘记,任何历史学著作,其最根本的目标都是转化为社会性的历史认知;如果不能转化为社会历史意识,则这种历史叙述就是没有社会价值的。而在这一个根本目标上, 《苦难辉煌》无疑是此类著作中最为成功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