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庄信正编注,新星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29.50元 1994年,张爱玲依然在病中给庄信正复信,那她回复庄信正的最后一信,写信时的身...
阅读提示:说起胡兰成,大家都耳熟能详,知道他不仅辜负了张爱玲这个大才女,还知道他简直是女人的克星,每一个他遇到的女人,都掏心掏肺地对他,可是他没有把任何一个女人...
1952年,张爱玲化名张瑛,以去香港完成学业为由离开上海申请去了香港。 她在香港生活了3年,结识了她终身的挚友和相助者宋淇。她在香港也写了一些作品,但她的作品的吸引力已经很有限了。她觉得,香港似乎也没有她的前途,于是...
张爱玲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上海滩最红火的高产作家。解放后,她却突然去了香港和美国,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这究竟是为什么? 张爱玲注视着解放后的上海,但她始终徘徊在新中国的门槛外。当时曾与张爱玲几度合作过的龚之方等人约请张爱...
一九五五年秋天的旧金山码头上,清晨的天色是沉郁的灰蓝,浓密的大雾覆盖在海上,灯塔光束回旋在海岸,光束里飘着千丝万缕密密的雨丝。港口外传来悠长的汽笛声,那是大船在等待进港。对旧金山来说,这破晓的一刻与平日无异。但在船上...
在张爱玲的脑海里,上海那时候睡得早,尤其是城里,还没有装电灯。夏夜八点钟左右,黄昏刚澄淀下来,天上反而亮了,碧蓝的天,下面房子墨黑,是沉淀物。坐在文艺厅靠窗的一角,张爱玲出神地望着窗外,视线遥遥无尽处。她就是这样,人...
一九五八年,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在英国去世。她的遗物远渡重洋运到张爱玲家中。看着那一口大木箱,只要打开就可以见到母亲,但张爱玲竟这么迟疑。她把箱子掀开,仿佛小时候偷偷推开一扇门。那小小的张爱玲探进一个小脑袋,黄逸梵对她...
在亲戚里张爱玲与姑姑张茂渊最谈得来。姑姑是个明快利落的洋行职员,说话行事都充满现代感,住也喜欢住在西式的公寓楼房里,做人有一种清平的机智。这天张爱玲来拿母亲写的信,不料姑姑还没到家,她就躲到暗处,想在姑姑开门时吓唬她...
张爱玲登在校刊《国光》上的一首打油诗惹祸了,教务长将她叫到办公室,当着几个老师的面读道:“鹅黄眼镜翠蓝袍,一步摆来一步摇,师母裁来衣料省,领头只有半寸高。”他读罢放下刊物,直视着张爱玲问:“这首匿名打油诗是你写的?”...
谈判没有结果。张爱玲便赌气不吃晚饭。餐桌旁空的那把椅子,像是在替主人无声地申诉,吃饭的人看着各有想法,气氛就显得很沉闷。张志沂当做没事的样子,拿指甲剔完牙,继续吃饭。孙用蕃的脸色很难看,她闷不吭气拨着碗里的饭,觉得张...
第七章张爱玲背靠着墙坐在炕上,冷眼看着下人把屋子里堆放的东西都搬走,大约是防她再得手任何东西砸毁玻璃或帮助逃亡。老管家指挥着下人,张爱玲看着他,老管家避开眼神,继续催促下人。女仆清扫着地上的玻璃碎片可能是防她自杀,门...
在开纳路公寓姑姑家见到母亲和姑姑那一刻,张爱玲积郁已久的辛酸终于忍不住爆发,她嚎啕哭泣着说:“我怕他就会找来……”黄逸梵也哭了,把张爱玲抱在怀里劝慰说:“我不会让他带你走!”姑姑上前来搂着她们说:“他最好来!我要借不...
香港大学周末举行新生舞会,学生里杂着各色人种,还有一些年长的外籍职员教师也来参加。张爱玲独自靠在一个昏暗的角落,手里拿着一杯汽水,她只有一件蓝白花的洋装,普通的剪裁,在这样的新生舞会里,是绝对不出色的。所以她很安心地...
姑姑在电台临时找了一份工作,报新闻报得牙龈上火鼓脓,正用西药口腔清洁液漱口,冷不防听张爱玲说了一句:“他答应了!”张爱玲是指父亲答应出学费的事,姑姑给药水呛得直咳嗽:“你害我差点仰药自尽!有没有附带条款啊?”张爱玲摇...
张爱玲斜带着帽子,手里握着一个小提包,斜斜地倚在黄包车上,她借着衣着打扮,体验着类似母亲那种类型的女人韵味。按照胡兰成提供的地址,车拉进一条曲折的弄堂。张爱玲付过钱,四下张望,附近小门小户看起来毫无公馆的气派,她心里...
胡兰成再见张爱玲时,站在她的闺房里,多少有点禁忌感。尤其房里只点着灯,厚厚的窗帘拉着,显得幽黑神秘。张爱玲刷的一声把窗帘拉开,整个光线泼洒进来,窗外是上海的天际云影,胡兰成一下子呆住。今天未施脂粉的清浅淡雅还原了张爱...
一九四四年的上海,春天花团锦簇,然而真正在张爱玲眼底闪烁着光彩的是爱情,是心里有了一个可以想着的人。她只觉得这春天有一种从寒冬熬出头来的欢畅,她和所有树梢的嫩叶一样俏立在枝头迎接生命的美好。一九四四年,这也是她一生当...
初夏的阳光里,万物有一种喜气洋洋的娇慵。微微的热气蒸上来,人和景都变得生动鲜嫩。张爱玲身着一袭桃红色的旗袍,浑身散着春天桃花的香气。对着镜子,她勾上一对翠绿色的璧玉耳坠,衣领和耳坠正是葱绿桃红交相映。她把脚小心翼翼套...
胡兰成终究忍不住写了文章为张爱玲辩护。苏青读了文章直率地警告胡兰成说:'你这篇文章一登,跟张爱玲的爱情官司就包不住了!本也不关我的事,我只是觉得挺委屈张爱玲的!谁都知道你两边有家,张爱玲又是那么少不经事的,你这拐带少...
浮焰红日,红到极处,也就是它将落的时候。烟尘腾腾的十里洋场,隐隐能感到时代的焦渴干裂。秩序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一九四四年的秋阳艳艳,远远望去一片橙色的世界。上海在尘埃烟晕里浮晃,宛若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张...
清晨的长江上落了雾,船夫摇小舟渡客去对岸汉口。两位护士带着护理包外加胡兰成,一共三个人乘船。桨在水里哗啦啦地拨着,小周穿着一件青布旗袍坐在船头,扯开嗓子对着江唱歌,唱的都是没听过的山里歌谣。她嗓音清亮,只觉得重重迷雾...
张爱玲难得有机会和胡兰成同搭电车,她路上指着一些新奇的招牌广告给胡兰成看,回头却见他神思邈邈在远方。张爱玲没有提起话头,两人就这样坐着,各想各的,这样的靠近,却仿佛失去了联系,一眼看去又像是茫茫人世里两个陌生人。张爱...
霏霏细雨连绵,青灰色的石板小巷被雨水浸成青黑的墨色。胡兰成和张爱玲走在这曲曲折折的小巷弄里,看不到晴朗的可能。两人共撑一把伞,却没有心思遮蔽自己或对方,各湿了半边。张爱玲默默地走,听着胡兰成的话,寻思自己在他生命中的...
一 一九四五年,已经出版了《传奇》和《流言》而名满海上文坛的张爱玲,在干些什么呢?张爱玲文学生涯中的这个特殊时段,好像还没有引起“张学”专家们的足够重视。是年四月出版的上海《杂志》第十五卷第一期的“文化报道”栏...
在我的心目中,问世于清代初年、署名西周生的长篇说部《醒世姻缘传》(又名《醒世姻缘》,张爱玲习惯以此相称,因本文旨在探讨张氏与《醒世姻缘传》的关系,故以下对该书的称谓从张),虽然拥有某些独特的优长,但就其整体水准而言...
“传奇”无疑是张爱玲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它使我们自然地联想到这些概念:唐传奇小说、明清传奇戏曲、中世纪骑士小说、言情小说……“传奇”一词似乎指向了一个通俗文学的谱系。然而,“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
小说家要是谈文学,总有些批评家难见的细节,那是过于敏感的缘故,还是别的什么,就不好说了。张爱玲离开大陆后,对故土的文学评价不多,大概是道不同者众的原因。熟悉张爱玲的人都知道,她的文字,不免有些挑剔,语态冷酷,有时多...
月来整理历年朋友书信,想不到从1966年至1967年间,张爱玲给我的信,竟达十八封之多。第一封是中文写的(1966年5月26日),上款落“绍铭先生”。这么“见外”,因为大家从未见过面。同年六月我们在印第安那大学...
在'血水浸染、烈火升腾'的大海里,中国曾有过一个孤岛——上海。上海孤岛时期,创作力旺盛的张爱玲和苏青,就像文坛上空闪烁的双星,颇为人所关注。苏青也很有成绩,但作品本身却远不能与张爱玲相比。张爱玲于1952年离开...
张爱玲 (1920.9.3-1995.9.8)原名张煐。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童年在北京、天津度过,1929年迁回上海。1930 改名张爱玲。中学毕业后到香港读书。1942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给英文...
龙应台,1952年出生于高雄县大寮乡,1974年毕业于台南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获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美国、中国台湾、德国多所大学。著有《野火集》、《孩子你慢慢来》等。来到港大之前,我对港大一...
张爱玲,一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异数”作家,曾经用她的《半生缘》、《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等作品打动了无数读者。张爱玲原名张瑛,1921年生于上海一个没落的官宦世家。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是清末锋...
张爱玲[女、外](1920.9.30—)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童年在北京、天津度过,1929年迁回上海。中学毕业后到香港读书。1922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给英文《泰?士报》写剧评、影评,也替得国人办的...
张爱玲(1924——1995)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她是清末著名“清流派”代表张佩伦的孙女,前清大臣李鸿章的重外孙女,出身名门闺秀。1942年开始职业写作生涯。40年代上海著名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