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作品介绍
《羊脂球》
《羊脂球》是一部反映普法战争的小说,写于一八八○年,全文收入《梅塘晚会集》中。
《羊脂球》的创作本身就像是一篇短小的故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福楼拜的别墅克瓦塞,每到星期日总有许多文人相聚。莫泊桑经老师的介绍,认识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此外还认识了左拉、都德、贡古尔。他又在左拉家里遇见依思曼·鲁克斯等人,在一八七六年加入“梅塘集团”。《羊脂球》的创作和出版,就和梅塘晚会有很深的渊源。莫泊桑在“《梅塘之夜》这本书是怎样写成的?”一文中讲道:左拉,这位十九世纪末自然主义之父在巴黎近郊有一所梅塘别墅。一八八○年的夏天,莫泊桑、莱昂·埃尼克(1851—1935),亨利·赛阿尔(1851—1924),保罗·阿历克西(1847—1901),j· k·依思曼常在那里聚会。左拉常常拿着一支枪,用他的两只近视眼,向他们指点的地方放去。其余的人或是钓鱼、或是吸烟,或是蹲在对岸的岛上。莫泊桑总是离不开“娜娜”那只小船。有一天晚上,月色很好,凉风习习,他们就在这美丽的月夜订了一个章程:大家轮流着来讲月夜的故事。第一个开讲的人就是左拉,他讲述了“普法战争悲惨历史中可怕的一页”(即《磨坊之役》)。这篇小说刻画出三个爱国英雄的形象和一小支法国军队在全军崩溃后,孤军奋战的爱国精神。第二天轮到莫泊桑的时候,他也就照着这个主题,讲述了战争中一个妓女的遭遇,即《羊脂球》。其他四个朋友讲的故事同样新颖有意义,大伙听得津津有味,久久不能忘怀。于是,左拉建议把这些故事写出来,交沙邦书店出版,总称《梅塘之夜》,又名《梅塘晚会集》。
这本书一出版,立刻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人们交口称赞《羊脂球》是书中最好的一篇,它恰似持满了弓然而没放的箭,突然离开了弦,射中了目标一般赢得普遍赞誉。莫泊桑也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福楼拜的学生,跃居世界作家之林。因此,这个短篇在莫泊桑的创作生涯中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
故事发生在普法战争的悲惨岁月里。溃败的法军个个人满脸是又脏又长的胡子,穿着又破又烂的制服,既没有军旗,也不分什么团队,零零落落地穿过卢昂城向前开走了。
第二天普军到了,生硬的、整齐的步伐踏得街石咚咚响。各家门口都有零星的队伍在敲门,跟着就住了下来,这就是侵略者的占领行为。空气中布满了一种难于捉摸的、令人不能忍受的侵略的气味。可是,顺着河流往下走上二、三法里之外,当地的船夫和渔民常常从水里捞上普鲁士人的尸体。他们有的是一刀砍死的,有的是一棍子打死的,还有的被石头砸死的或是被推到水里淹死的。对外国人的仇恨,永远鼓励着一些人干出英勇的复仇行为。
这时,法国军队还据守着哈佛港,一辆马车正准备从卢昂前往那里。车上坐着十个人,最好的位子上坐着鸟先生夫妇俩,他们是一家酒行的老板,用很低的价钱把很坏的葡萄酒卖给乡间小贩。认识他们的人都说那老板是一个花招最多的奸商。在他们身边坐着的是一向被人重视的、道貌岸然的加雷—拉玛东夫妇,拉玛东先生是参议会的议员,有三个纺织厂,还得过四等荣誉勋章。拉玛东太太的旁边,坐着于贝尔·德·布雷维尔伯爵夫妇,他们出身于诺曼第省最古老又最高贵的一个世家。伯爵是一个气派很大的贵族绅士,也是参议会的议员。他的产业全是不动产,每年可有五十万法郎的收入。这六个人全属于社会上每年有固定收入、生活安定、势力雄厚的大人物,也是信奉宗教、爱惜名誉的上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