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名家外国名家
白天  黑夜
放大(+)  缩小(-)

莫泊桑《米龙老爹》

赞一个0  损一下0
2011-10-15 作者:赵令德 点击:1840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浏览
莫泊桑专题

《米龙老爹》

《米龙老爹》于一八八三年五月二十二日发表在《高卢人日报》上,是一篇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的名作。在这个短篇里,莫泊桑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机智歼敌、坚贞不屈的爱国者形象。故事发生在美丽的诺曼第省。诺曼第的夏天,烈日当空,蔚蓝的天色和地平线相接,平原上四处散布着诺曼第省的田庄。远处小树林里,古老的苹果树开满了雪白的花朵,光彩照人。

花的香气和烈日下兽肥蒸发出来的气息,在空气中混杂在一起。

一个年约四十岁的强壮汉子望着靠墙生长的葡萄藤,想起了米龙老爹。

那还是一八七○年的事了。普军某部参谋处侵占了米龙老爹的田庄,法军远在十里之外静伏不动。但是一到夜晚普军总有一些骑兵“失踪”,凡是深夜零星出巡的士兵,总是遭到暗杀。每天早上人们在田地里、天井旁或是壕沟里总能找到他们的尸首。他们的马也伸着腿倒在大路上,颈项被人用刀割开了。

这些暗杀,仿佛是同样的人,用同一种手段干的,普军始终无法破案。原来,这都是年近古稀的田庄主人米龙老爹的秘密“杰作”。

米龙老爹具有外省乡间老农的外部特征。他今年68岁,身材矮瘦结实,长年的劳动压弯了他的脊背,两只有力的大手好像一对蟹螯,一头稀稀疏疏的头发,颈项上发黄起皱的皮肤上显出好些粗大的静脉血管,平素以顽强和吝啬闻名乡里。

敌军强占了他的田庄,老爹表面上竭力款待他们,安置他们。普军军官很满意,认为他“始终是殷勤的,并且是很合作的。”除了夸奖他,没有一句闲话,也没有一点怀疑,可是老爹的心里却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

普军到来的第二天夜晚,在老爹家里大吃大喝,一共用了二百五十多个金法郎的草料和一条牛、两只羊。老爹心里盘算着:“他们就是接连再来拿我一百个,我一样会向他们讨回来。”于是,他暗地里“盘算着复仇的计划”。他看见了一个普鲁士骑兵坐在仓库后面的壕沟边抽烟斗,马上取下镰刀,蹑着脚从后面走了过去,蓦地一下,就像割下一把小麦似的割下了他的脑袋。老爹剥下了他的全身装备,然后把敌人和一块顶栅栏门的石头,一齐装进一只装煤的口袋里扔进了水荡。这个普鲁士人的尸首,永远浮不上来了。随后把从敌人身上扒下来的服装等物,偷偷地藏到了林中石灰窑的地道里。

这以后,他随时等待机会。表面上对敌人还是那种服从和殷勤的态度。敌人对他很放心,老爹自由自在地出入敌营,常和普军士兵来往,学会了几句必要的德国话。每天傍晚,他都听那些骑兵要去的村落名称。有一天夜晚他也出门了。

他偷偷地溜进了树林,走进石灰窑的地道换上了敌人骑兵的衣服,然后走到大路上,像一个偷着打猎的猎手,小心地谛听着每一个极小的声响。

敌骑兵的马蹄声“得得”地由远而近传了过来,米龙老爹赶忙把耳朵贴在地上,判定了来的只是单个的骑兵。敌兵越来越近了,相距只有十来步远了。老爹横在大路上像受伤的样子,用德国话喊着“救人呀!救人呀!”敌人认定他是一个失了坐骑的、受伤的德国兵,于是毫无疑虑地滚鞍下马,走到他的跟前俯下身去看他,老爹迅猛地把马刀插进了敌兵的肚子里,内心感到一种老农式的无声的快乐。

事后,老爹割下敌人的首级,把尸首扔进壕沟里。自己骑上敌人的马匹在平原上巡游。

首页 下一页 尾页 1/3页
 
其他网友正在浏览...
※ 莫泊桑:凡尔居别墅
※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 莫泊桑《西蒙的爸爸》
※ 莫泊桑《羊脂球》
※ 莫泊桑《俊友》
我来说两句......
发表评论请登录
 ※ 暂时没有网友给《莫泊桑《米龙老爹》》点评。
 ※ 暂时没有网友给《莫泊桑《米龙老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