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汉语所表达的中国人的思想中,显而易见,我们的一切“观念”,皆出于“观”:观念是“念”,念出于“观”。然而在中国思想中,“观”有两层不同的意义:一是...
在我看来,“西学东渐”已经、或者正在成为历史。我们今天需要谈论如何“东学西渐”或者说“中学西传”的问题了。这并不是说中国人从此不要再看西方人写的东西了,而是说“...
各位专家: 上午好!现在我简要汇报一下本项目的基本情况。 本课题"中国正义论--中国古典制度伦理学"系列研究,是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总称,意在围绕关于...
【提 要】讨论当代中国哲学学者的历史使命,“西学东渐”是绕不开的问题。“西学东渐”的观念实质是由现代性的、文明的西方来改造前现代的、不文明的中国,这种观念应接受...
【摘 要】中国目前学界可谓:经学热中无经学,国学热中无国学。真正的国学应有以下五大基本特征:第一,就其性质而论,国学既非西方的“汉学”(sinology),也非...
【提 要】儒家伦理学可为“全球伦理”的基本理念给予一种儒学的辩护,同时也对其学理缺陷给予一种儒学的批评。伦理学在观念层级关系上有一个基本区分“伦理原则→伦理规范...
摘要:怎样将生活儒学的若干关键词语翻译成英文的问题,不仅是翻译问题,而首先是诠释问题,即怎样理解和解释生活儒学的关键概念。这些关键词应这样翻译:“生活儒学”译为...
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正义问题都不仅是理论上、而且是社会上的热点之一。然而随处可见的情景却是:人们总是言说着西方的正义话语,传达着西方的正义观念,表达着西方的正义...
[提 要] 十年前“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讨论之所以不了了之,是因为不论是提出质疑者、还是为之辩护者,都事先预设了所谓“哲学”的某种固定标准模式、即哲学之“法”...
摘 要:《周礼》乃是战国时期、亦即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型时期的儒者的一套“乌托邦”、“理想国”性质的社会制度规范的设计。作为儒学的重要经典,《周礼》的根本意义并不...
我前些日子所发的帖子《关于曲阜拟建基督教堂事件的几点思考》[①],引起了一些争议。其中有一个意见,要求我就以下这个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在我看来,假如当前的“儒教...
【摘 要】 中国正义论是一个源远流长、而被现代学术长久遗忘的传统。汉语“正义”与西语“justice”之间存在着可对应性和非等同性,这就为中西对话与比较提供了前...
【提 要】中国“大一统”的观念并不仅仅是自秦至清的帝国时代所特有的意识形态,而是中国政治文明中的一个源远流长的根本传统,它“一以贯之”地存在、而又显现为“三时”...
最近,电视剧《大秦帝国》热播。其中有一个情节:作为法家的商鞅,第一次见秦孝公时,却大谈儒家的王道仁政,结果是不欢而散。编剧的意思是:商鞅是在测试秦孝公之弃儒用法...
【摘 要】孟子正义论的基本观念架构是:仁→利→知→义→智→礼→乐。仁是作为所有一切之大本大源的仁爱情感;利是由仁爱中的差等之爱所导致的利欲及其冲突;知是作为正义...
近几年来,我所提出的“生活儒学”引起了学界的私下议论、公开评论、甚至批评。最近,干春松教授也发表了一篇评论《儒学复兴声浪里的“生活儒学”—— 评黄玉顺重建儒学的...
首先表达一个歉意:今天是周末,占用大家宝贵的周末时间,很不好意思。同时,我也要对古籍所、舒老师[①]表示感谢,给我提供这个机会,向在座诸位汇报一下我的一些想法。...
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儒学的价值论(Confucian Axiology)是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的典型。儒家哲学虽然没有“价值”这个词语,但是,作为一种伦...
唐君毅先生晚年在其总结性的巨著《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中,融会中西而贯通儒佛道,收摄哲学、宗教,建构起一个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实可以比照于黑格尔的“哲学全书”。如...
自古以来,人皆以为《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殊不知,《易经》里隐藏着一部更古老的诗集。我们知道,成书于战国的《易传》是对《易经》的诠释;却不知道,成书于周初...
很高兴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生活儒学”。跟你们在一起,我觉得自己都年轻了。(众笑) 这些年来,我所思考的生活儒学,是一个“宏大叙事”,涉及许多问题,我自己至今也还...
[摘 要] 本文提出了“现代中国哲学的‘文化纠缠’”问题,认为:我们迄今为止是否已经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现代哲学”,这还是一个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哲学”始...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是随时代而发展的。应当承认,在我国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研究中,“实践唯物主义”确实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同时也应看到,...
较之比较文学、比较语言学、比较文化学等等而言,“比较哲学”这个名目,无论在学理建构上、还是在学科建制上,都还属于所谓“空白”。但这不等于说这么些年来我们根本就没...
诸位好!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就哲学问题进行交流。 一般来说,我们在谈到哲学的时候,脑袋里立刻就会有中哲、西哲、马哲之分。那是学科建制上的一种划分,本身就是...
西方现象学讲“看”(“现象学的看”:“本质直观”),中国人、尤其儒学讲“观”,这两者是可以比较的。在汉语所表达的中国人的思想中,显而易见,我们的一切“观念”[i...
“五四”思想文化运动是如此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以至直到今天、乃至可以预见的未来若干年,我们仍然不得不在它所划定的思想文化格局内去思想、去行动。因此,“五...
提要: 本文对哲学的特性、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等哲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作了探索,认为:哲学与科学是各具特质的把握世界的不同方式;哲学虽然也要利用经验、逻辑,但本质上既非...
一 关于西方哲学的历程,流行一种说法:古代哲学是本体论哲学,近代哲学发生了“认识论转向”(Epistemological turn),现代哲学发生了“语言学转向...
[摘 要]“ 绝地天通”作为中国观念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所反映的是中国原创时期的观念转型:从本源的生活感悟到形上的哲学建构。这种形而上学在形下的制度上的落实,便...
在这个环境危机、生态危机如此严重的时代状况里,人们都充分意识到:自然界是有它的价值的。但我们的问题是:自然为什么是具有价值的?或曰:自然何以具有价值?这里对两种...
内容提要: 正如在西方一样,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也存在着一种强烈的“他者”意识。根据这种意识,他人乃是一种异己的、陌生的、危险的在者。这是“你—我”这种本真的、健康...
[提 要] 本文根据海德格尔的思想,结合中国古代文化的实际,探讨一般科学的奠基问题、中国古代科学的奠基问题。科学(实证科学)是由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奠基的,而哲学...
1 1999年是一个很特别的年份:这是本世纪的最后一个年头,又是五四运动80周年。翻开历史,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纪、怎样的一场运动! 我被这种强烈的历史意念抓住,是...
[摘 要] 过去对“实事求是”的解说,都仅仅是从认识论层面理解的,缺乏存在论的高度。如果说“实践”是马克思存在论的初始范畴,那么“实事求是”,作为对实践范畴的中...
内容提要: 正如尼采点明“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西方哲学精神在前轴心期神话时代的渊源,“夸父精神”和“女娲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在前轴心期神话时代的渊源。夸父...
西方哲学历经诸多变迁,却有一个“吾道一以贯之”的根本传统存在着,以至直到今天的哲学家,仍然不能超越它。在我看来,对西方哲学从古至今的这个根本传统,可以用海德格尔...
这本来是一个老话题了,可是迄今为止还远远不能说就已经解决了问题:“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思想中有无‘哲学’,始终是萦绕在国际学坛的一个大大的疑问,而国内学术界...
“超越性”问题不仅是宗教学、也是哲学上的一个重大基本问题。宗教学上的“超越”和哲学上的“先验”和“超验”,在西语中出于同一个词transcend(其原义为“超出...
目前有一种很时髦的流行说法,说是现代中国人已经患上了“失语症”:我们所操的表面上似乎还是现代“汉语”,而实际上讲的却是西方话语;我们不过是以汉语之形,而道西语之...
近代以来的中国,一直存在着一种强烈的制度忧患意识;而这种制度忧患意识又自然而然地与儒学的现代命运问题纠结在一起,从而也与儒学和制度之间的关系问题纠结在一起。中国...
记得是在去年,责任编辑专程赴京,邀我设计、主编一套关于《周易》人生哲理的应用方面的丛书。这使我一时很踌躇。一则我虽然研究过《周易》,但那是从文学和文献学角度进行的,而且只涉及古经部分(1);再则自那以后,我虽然一直...
中国哲学可视为一种“生命哲学”或“生存哲学”,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生存结构”或“生命结构”,而这种生命结构本质上又体现为阴阳结构。阴阳结构或阴阳范畴,从其内容来看,其实也就是中国人的心灵结构,同时也是...
本文通过对以孟子、王阳明为代表的儒家心学和以胡塞尔、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象学的比较研究,探索儒家哲学在现代阐释中的重建之路。儒家心学与胡塞尔意识现象学在致思进路上是高度一致的,但这种先验进路却面临着巨大的...
[摘 要] 本文通过现象学的视域,重新审视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文化思想的哲学基础:它以中国儒家思想和西方生命哲学为资质,既与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颇有相通之处,更有某种可以通往海德格尔的此在现象学的生存论视域的...
本文探索汉语价值判断“是非”观念的来源、它与原初“是”“时”观念的源流关系。认为:在汉语“是”与西语“to be”之间,既有对应性,又有差异性。作为价值判断的“是非”观念,来源于作为形而上学观念的早期“是”...
摘要 :本文是关于阳明心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比较研究。孟子提出的良心、良知、良能是密切相关、但涵义不同的三个观念:作为“用”的良能是作为“体”的良心的发用流行;而良知则是对良心及其良能的反身直观,本身就是良能的...
作者题记:此文是我尚未完成的专著《生活儒学》的“导论”部分,首发于此,特致谢忱。生活儒学 [i] 在总体的致思进路上,是在与现象学——胡塞尔(e. husserl)、舍勒(m. scheler)、尤其是海德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