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精粹综合
白天  黑夜
放大(+)  缩小(-)

海德格尔与中国哲学——事实、评估和可能

赞一个1  损一下0
2010-9-10 作者:张祥龙 点击:2316
点击浏览张祥龙专辑

中国古代哲理与马丁?海德格尔思想有某种特别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对于理解双方都很有积极的意义;这是一个已经被一部分海德格尔的研究者意识到,有过一些讨论,但还须要进一步研究和深化的命题。后期海德格尔多次提及“东亚”,讲到与东亚思想对话的必要, 还曾与日本学者就语言问题做过对谈, 但是就目前所能得到的公开发表的海德格尔著作而言,似乎可以说,在“亚洲”或“东亚”的范围内,海德格尔主要是与中国的道家进行了完全主动的并很有深意的哲学对话。而且我们还知道,海德格尔一生中评论过许多哲学家和哲学思想,但他无保留地推崇的“诗性的思想”(dichtenden Denken),只属于前苏格拉底的古希腊哲学家 、荷尔德林 与老子 。

本文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海德格尔与中国古代哲学关系的概述和评价。第一部分将介绍海德格尔关于道家的言论(其中有两条是迄今国际上流行的有关文献 中所没有的),分析它们的含义,由此而得出一个初步结论,即他对老庄的强烈兴趣有着哲理本身的原因,他本人的思想发展受到过道家的影响,或起码与之产生过内在的共鸣。他想通过熟悉老庄的思想,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打量西方哲学传统,并为现代技术造成的人类困境寻求解脱之路。第二部分将审查和评价他这种意图的成功与否,指出他对待东亚思想的态度中相当谨慎的、似乎很有保留的一面,分析这种谨慎和保留的原因和真实含义,并顺带回应一些怀疑海德格尔与道家关系的真实性和重要性的意见。第三部分将简略地阐述海德格尔的道缘乃至他的整个思想,与广义的中国哲学有什么对话的可能。尽管其中大部分是正面的对话可能,但也有负面的,也就是:中国哲人可以通过反省和进入海德格尔还欠缺的思想维度,来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哲学传统。

一. 海德格尔与道家――三十年的因缘与思想对话

以下涉及的主要事实,将依它们出现的时间顺序而介绍,限制在海德格尔本人所撰写的、直接与道家相关的文稿和作品范围内。

1.第一个事实是本文引用的所有主要事实中,唯一没有作为正式的海德格尔著作而公布的,但它现在也已经以可信的方式进入了正式出版物。此事实的发现经过是:本文作者与德国的瓦尔特?比梅尔(Walter Biemel)教授有通讯联系,这位教授是海德格尔与胡塞尔著作的编辑者、研究者和著名学者,同时也知道我的研究领域中包括了海德格尔与道家的关系。1997年7月,我收到他寄来的海德格尔《论真理的本性》1930年手稿中一页的彩色复印件, 上面有该文第六章“作为遮蔽的非真理”(Die Unwahrheit als die Verbergung)中的几段话,其中包含这样的一段:

自由是(存在者本身的)去蔽着的让存在;它将自身揭示为真理的本性。现在它将自身显示为:此作为真理本性的自由在其本身中就是向隐秘(Geheimnis)的补足性开启。那知其光亮者,将自身隐蔽于黑暗之中。(老子)

最后被引用的老子的话,出自《道德经》或《老子》第28章,原文是“知其白,守其黑”。它的德译文则出自V. v. Strauss之手。

《论真理的本性》的初稿写于1930年,海德格尔根据它在不莱梅(Bremen)等地做过多次讲演。经过多次修改以后,此文于1943年正式出版。

在正式出版的文本中,这段引文消失了。但是,如果仔细阅读这篇被发表的文章,就知道它表达的思想与这段引文的意思是一致的,而且也符合海德格尔在不莱梅的克尔勒(Kellner)家中的举动和言论。

首页 下一页 尾页 1/11页
 
其他网友正在浏览...
※ “性别”在中西哲学里的地位及其思想后果*
※ 现象学的构成观与中国古代思想[i]
※ 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天时观
※ 儒家原文化主导地位之含义:儒家复活的意识前提以及与印第安文化…
※ 现象本身的美
我来说两句......
发表评论请登录
 ※ 暂时没有网友给《海德格尔与中国哲学——事实、评估和可能》点评。
 ※ 西西弗斯  2014-8-9 17:20:25
点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