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精粹综合
白天  黑夜
放大(+)  缩小(-)

“民本论”的现代诠释——试论徐复观的文化反省

赞一个0  损一下0
2013-7-26 作者:盛邦和 点击:1367
点击浏览盛邦和专辑

徐复观一生个性鲜明,介于“学术与政治之间”游走。他曾投身于政治,目睹权力争斗的真实,产生厌倦的心情,转上“文化”的道路。他用做政治人所得的经验去观察文化,用做文化人所积的学养去咀嚼政治。

他认为民主是“人生之门”,要建立真正的人文世界,首先必须建立起民主政治,否则,中国文化难显价值与魅力;他又对中国百年文化变迁作深刻的反省,确认传统万不可舍弃,儒家思想乃中国人魂魄所寄。一般说来,一个自由论者常是反传统论者,而一个传统论者,则常对“民主”取淡然以至拒斥的态度。徐复观既是一个诚切的传统论者,又是一个热烈的自由论者,这是现代学人中仅见的个案。将“儒家民本论”,诠释为与现代民主论一致的“儒家民主论”,是徐复观调和“传统”和“现代”的重要契机。

一、“高次元传统”的代表及其文化反省

研究徐复观的思想,人们注意到他是一个具有反省态度的人。徐复观认为,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地步,就应该有人出来对“已经做过的,已经发生过的”,做深刻的反省。“在反省中,恢复人类理性的尊严,恢复人类理智的作用,以衡断当前复杂的情形。”他发觉,历史上发生过许多的危机,而人类还是进步着,乃得益于“思想的反省”。反省,“产生各种各样伟大的思想家,发生各种各样伟大的思想运动,终于使人类从自己所掘的陷阱中得救。” 1

徐复观强调知识人在反省中的作用。他指出,中国有两个不同的传统。一是高次元的传统,一是低次元的传统。知识人代表的是“高次元”的传统,底层民众代表的则是“低次元”的传统。

低次元传统有两个特性:第一、精神意味比较少,多半表现在具体事象之中,即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第二、有“具体”而无“自觉”。它是静态的存在,被动而富于保守性,犹“黄河之水,挟泥沙而俱下”,有许多是合理的,也有许多是不合理的,有许多是可以适应时代的,有许多在时代上是落后的。“它没有自己批判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包含的不合理与落后的成分浑然不知,缺乏理性反省的能力与自觉。

与低次元的传统对应的是高次元的传统。高次元传统折射了“低次元中的具体的事象”,最后“发现隐藏在它们后面的原始精神和原始目的”;这样的传统“常是由某一民族的宗教创教者、圣人、大艺术家、大思想家等所创造出来的”;这样的传统是精神的存在,非能目见耳闻,“而须要通过反省、自觉,始能再发现”,“并且由这种再发现,而会给与低次元的传统以批判”。

在徐复观看来,高次元传统的代表们,推卸不了的工作是“反省”。反省是一项批判性的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一切的批判,一定会以时代为对象,以时代为基盘;断乎没有离开时代性的批判。批判力小的,常局限于当下的时代。批判力大的,便会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连结在一起,找出一种更为广大的批判尺度。

正因为高次元传统具有反省的能力,因此就“含有超传统性的意义”。他说:它含有下面几个特征:第一、它是理想性的。这正如基督教的仪式是低次元的,但它的博爱却是高次元的,是理想性的。第二、因为它必须经过人的自省自觉而始能发现,所以一经发现,它对低次元的传统,也一定是批判的。第三、它是动态的。第四、它是在不断形成之中,是继承过去而又同时超越过去的。

2

他接着说,因为有了高次元传统与低次元传统,于是就有了“高层文化”与“基层文化”。两者之间,一为前进,一为保守,一为重自由,一为重规律,充满着矛盾与冲突。然而,“没有基层文化的民族,也便是没有高层文化的民族”。人类的生活,常常表现为两种互相矛盾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前进,—方面又要求安定。一方面要求新鲜,一方面又眷念故旧。一方面要求自由,一方面又要求规律。一方面要求个性解放,一方面又要求社会谐和”,所以“一个安定而进步”的民族,必定要使两个层次的“传统”与“文化”,并进不悖。

首页 下一页 尾页 1/8页
 
其他网友正在浏览...
※ 大川周明的亚细亚“复兴”
※ 中国现代化如何从传统中受益:论儒家现代化的十二种方式
※ “民本论”的现代诠释——试论徐复观的文化反省
※ 文化民族主义的三大理论
※ 刘师培的中、西观与文化民族主义
我来说两句......
发表评论请登录
 ※ 暂时没有网友给《“民本论”的现代诠释——试论徐复观的文化反省》点评。
 ※ 暂时没有网友给《“民本论”的现代诠释——试论徐复观的文化反省》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