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精粹综合
白天  黑夜
放大(+)  缩小(-)

欧洲人眼中的孔子和苏格拉底

赞一个0  损一下0
2010-12-1 作者:乌利希•道姆 点击:1367

伟大的哲学家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人格和学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两位伟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但在思想体系、生活经历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方面却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从两位哲人在对待学习、人与世界的关系、关于圣贤君子、仁和德、音乐和宗教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指出了二者的异同。同时分析了从十七世纪欧洲启蒙主义者欣赏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到后来的哲学家们冷落孔子的思想体系和中国文化的原因,指出应该公正地评价孔子,因为孔子的思想可以为现代世界指出一条将西方的追逐成功、个人主义同东方的集体主义思想、东方的人性、东方重视自然的思想相结合的新路。

1.引言

如果有人问,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哪些思想家通过他们的存在、人格和学说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最大?他的脑海里便会出现许多名字:先知以赛亚和耶利来,《旧约全书》中的伟人亚伯拉罕和(被认为是犹太教创始人的)摩西,伟大的希腊哲学家毕达格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老子和孔子,伟大的宗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琐罗亚斯德、耶稣和穆罕默德以及(理性哲学的创始人)依玛努埃尔·康德等。本世纪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卡尔·亚斯佩尔斯(Karl Jaspers)在其著作《伟人》中,将这些伟大的人物压缩为四人,即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和耶稣。事实上,没有哪一位伟人在个人气质以及对历史影响的久远方面能与上述四位伟人相比。老子虽然在思想方面与孔子有相似之处(这与两位哲人是否曾相识没有关系,虽然对他二人是否相识一直有争议),但是其影响却不能够与孔子相比。老子认为“道”是万物之始,因此专心致志于“道”的研究,而孔子则把这个无所不致的“道”称作“一”,认为是入世的“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要求人们禁欲和服从的学说能够像孔子的学说那样,既被民众所接受,又符合统治者的意愿。孔子要求每一个人,不论其地位如何都应该努力为集体服务。只有穆罕默德在对历史影响的广度上与上述四位伟人相似,但是其人格的深度却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上述四位伟人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没有留下任何著述,而是由后人将他们的思想和学说记录下来,其道理很简单:他们没有能够像康德、黑格尔和叔本华那样,将自己的思想提出一个理论构架而形成完整的体系(他们的思想可能太复杂了以致人们只能是口头将其流传下来),而是涉及到实际的、借助图画、格言、谈话使其形象化的建议和教诲。另一方面这些建议和教诲使后人感到必须记录下来,以便世代相传。

下面我想集中论述四位伟人中的两位哲学家孔子和苏格拉底,因为释迦牟尼和耶稣更多的被认为是宗教创始人而非哲学家:他们不是从科学的、理性的角度出发研究真理,而是唤起人们超越理性的信仰,以此来拯救人类。不论是通过永生(耶稣)还是通过涅@①意义所指的寂灭(佛陀),其目的都是如此。

2、孔子和苏格拉底的生活境况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生活境况有几点惊人的相似:

——他们生活的时代相距不远,孔子(公元前551-479 年)只比苏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早出生80年;

——二人均出身低微,非名门望族。苏格拉底的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这一点苏格拉底可能印象很深而常常引起他的思考,因为他经常把使谈话人认识真理的讲学活动与他母亲帮助婴儿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工作相类比)。孔子的父亲虽然是贵族,但却很贫穷,因此没有社会地位;

首页 下一页 尾页 1/10页
 
其他网友正在浏览...
※ 论川端康成对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的传承
※ 周济
※ 中国古代哲学中若干基本概念的起源与演变
※ 北宋中期的儒门分歧——文史之争
※ 盛唐气象的误读与重读
我来说两句......
发表评论请登录
 ※ 暂时没有网友给《欧洲人眼中的孔子和苏格拉底》点评。
 ※ 暂时没有网友给《欧洲人眼中的孔子和苏格拉底》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