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精粹综合
白天  黑夜
放大(+)  缩小(-)

自由的存在与感恩──马克思人观与基督宗教人观之比较

赞一个0  损一下0
2007-10-19 作者:张宪 点击:1388

【题要】论文由六个部份组成:1)引言;2)从必然到自由的翱翔;3)存在的感恩;4)救赎与自我解放;5)马克思人观与基督宗教精神之姻亲──解放神学;6)结语。论文基于马克思历史人观与基督宗教感恩人观之间内在的亲和力对其进行比较,结论是:两者之间的不同不在于思想理念层面,而在于切入人类实际问题的实践方式。这两种生活可能性之间的选择,既不是经济的也不是政治的,而是宗教的。

关键词:异化、自由存在、感恩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固有的东西,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卡尔.马克思

真正基督宗教之人文主义……植根于这样一个关于人的全新的概念──上帝与人性在基督身上合二为一的神秘。

--托马斯.默顿?

一﹒引言

尽管只有很少自称还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学者承认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有某种联系1,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马克思理论、特别是早期关于人的理论与基督宗教人文精神之间,确实存在明显带有根本性的内在相似性。上世纪基督教伟大的神学家梯利希(Paul Tillich,1886-1965)用他卓有成效的研究著述,向我们充份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之间的亲和力。2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基督徒和马克思主义者要共同生活,彼此之间的合作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基督教信仰和马克思主义是今日两个主要的思想力量,它们之间基于相互理解的合作,可以大大消除人类社会的不幸。换言之,如果站在马克思主义和基督宗教不同立场上的学者能够用自己真诚的良心去追求社会的正义和个体的自由精神,那么,不论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精神在切入现实生活的途径有多么大的不同,进而说,不管眼前人类彼此交往的情形有多么复杂,我们的学者们也可以基于一种彻底全新的人文精神来审度时世,为进一步消除社会政治集团与教会彼此之间的历史成见,为争取一个真正民主、自由、平等、开放社会的实现而携手合作。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的对话已经开始,是一个大课题。我试图选取马克思的历史人观与基督宗教的蒙恩人观进行比较研究,为对话敲敲边鼓,这对中国今天基督宗教学术研究来说或许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其中蕴涵的现实意义也是不应忽视的。

二﹒从必然到自由的翱翔

我把马克思建立历史人观的工作大概分为三个阶段:从1835年到1843年的形成期;从1843年到1845年的完善期;从1845年到1859年的成熟期。形成期中最重要的著述有:《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835)、《给父亲的信》(1837)、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1839-1841)、《莱茵报》时期的论文(1842-1843),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和《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两篇。完善期重要的著作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成熟期重要的著作有:《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1858)。马克思的所有这些著述都表明,他一方面是在社会关系中考察人及其本质,另一方面又把这种社会关系放在历史中来考察,从而揭示出人类由生存的自然状态经过异化的社会状态,最终走向身心全面自由的乌托邦理想状态之历史。换言之,马克思的人观体现了人在历史现实性与精神超越性互动统一中的生成、展开和走向永恒之境。我试着简略地把这个逻辑提示出来。

首页 下一页 尾页 1/11页
 
其他网友正在浏览...
※ 逻辑失真与文献失证:邓晓芒“亲亲相隐”批判的系列谬误
※ 曹寅编刻《全唐诗》时期交游考略
※ 国际汉学中的出土文献研究
※ 章太炎《建立宗教论》疏解
※ 试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共时性
我来说两句......
发表评论请登录
 ※ 暂时没有网友给《自由的存在与感恩──马克思人观与基督宗教人观之比较》点评。
 ※ 暂时没有网友给《自由的存在与感恩──马克思人观与基督宗教人观之比较》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