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定,启蒙就是西化。这亦是莫大的误解。现代化不等于西化,现代文明不等于西方文明,这实在已是常识,没有人敢说,非西方国家不可以有自己的现代化,不能够有自己的现代文明转型。我们今天的“再启蒙”,需要寻找的是,自适于今天的物质生产条件和历史条件的,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文化逻辑,亦即中国现代性建构。
参考文献:
[1] 参见郑永年. 中国改革三步走[m ]. 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1.
[2]杨念群. “社会”是一个关键词:“五四解释学”反思[j ]. 南方都市报,2009.3.29.
[3]吕叔湘主编. 现代汉语辞典(第五版)[m ].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204.
[4] 邓伟志主编. 社会学辞典[m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3.
[5]参见罗亮. 公民社会:一个概念的历史考察[j ].社会工作,2009.4.(下);宫敬才. 市民社会概念的起源、流变和社会历史基础[j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6] 麦克尔?爱德华兹著,陈一梅译. 公民社会(上)[m] //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二卷).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7.
[7]姚振武. 论本体名词[j]. 语文研究,2005.4.
[8][10] 参见金岱. 论中国现代性建构的文化战略[j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9] 参见金岱. 文化现代化:作为普世性的生活方式现代化[j ]. 学术研究,2011.1.
(发表于《学术研究》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