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应龙(1173-1245),又作应隆,字景初,泰宁城关水南街人。邹应龙家境虽然贫寒,但他胸怀大志,从小刻苦读书,少年时就已熟读诸子百家,能手抄经、传。据有关史志和《泰宁县志》记载,南宋淳熙十六年(1190),18岁的邹应龙背负斗米走过的十八盘古道采药制茶兼读诗书。南宋庆元二年(1196),邹应龙高中状元后,被任命为秘书郎出知南安军;不久召回为正字,迁校书郎、实录院检讨官,参与修纂《孝宗实录》的工作。后来,人们把邹应龙走过的十八盘古道称为“状元岭”,他诗书的岩穴称之为“状元岩”,而那丹岩野茶神草后人称为“状元红”。
开禧元年(1205),邹应龙调任兼资善堂直讲,寻迁起居舍人及玉牒所检讨官。开禧二年,韩侂胄擅权专国,打击异己。邹应龙被排斥出京,以直龙图阁知赣州,第二年改任提点江西刑狱兼郡事。嘉定元年(1208)三月,南宋朝廷为了向金帝国求和,计杀韩侂胃。韩侂胄一党也受到清理。同年,邹应龙应召入京任中书舍人兼太子谕德、左庶子。翌年,邹应龙被擢升为礼部侍郎、给事中仍兼太子詹事、左庶子,担负皇室子孙的教学。嘉熙元年(1237)二月,邹应龙拜端明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不久又诏授资政殿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邹应龙不就,辞职归隐故乡泰宁。他在县城南郊筑一小屋闲居,平静地过着清贫的生活。理宗亲书“南谷”两字送他,并封他为太子少保,开国公。
淳祐五年(1245)四月,邹应龙在家乡泰宁去世。邹应龙一生刚直爱国为民,为官清廉,朝廷赠他为太子少保,谥“文靖”。南宋景定五年 (1264),邹应龙升仙位为“昭仁显烈威济护国广佑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