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在泰宁县甘露寺丹崖赤石之中,有一小块岩石风化冲积平地上生长着一丛高3米、冠幅10多平方米的茶树。这丛茶树长年受到岩隙渗出的泉水滋润,长势十分旺盛。传说甘露寺求愿灵验,香火旺盛,都与这丛茶树有关。寺庙的和尚每年采制茶叶,部分研磨成粉,凡到此求签、求愿的香客,住持都会赠送一小包茶未,服后有病治病、求子送子。此茶饮如甘露,香若兰桂,当地民众都称之为“甘露桂”。
传说,这棵树就是状元叶祖洽年青时引植培育的。
叶祖洽(1046-1117),字敦礼,生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泰宁城关叶家窠人。叶祖洽从小聪颖好学,才识卓异,18岁乡试中解元。治平年间(1064-1068),叶祖洽游学各地,与邵武上官均(后为龙图阁侍制)同窗研读,又与游酢(后为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施景明以师友相称,共同研究时弊,切磋学问。北宋熙宁三年(1070),叶祖洽高中状元。据说,此时他将家乡的“甘露桂”茶进贡皇帝,宋哲宗皇帝品其味后,龙颜大悦,赐名——状元红。
叶祖洽高中状元后出任兵部职方司郎中掌管天下图籍。这年,正好他的同僚好友、尚书右司郎中张汝贤出任福建路按察使。叶祖洽委托他以“天下无水不朝东”,就山东的泗水向西流了三百里所以才出了孔圣人。而归化县的杉溪,从县城到梅口向西流了三十华里,也算是人杰地灵的宝地,应改归化县名。那时,泰宁也还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文风蔚然、文声鹤起,仅熙宁三年至九年间即出现“七年三科六进士、一状元”。元祐元年(1086),宋哲宗赵煦准奏,将曲阜孔子阙里的府号“泰宁”赐为县名,以表示爱宠、褒扬和鼓励。
叶祖洽官至吏部尚书。他一生维护变法,立场坚定,不屈不挠,旧志赞叹他是“风骨严峻”之人,所以在仕途上几曾沉浮。北宋政和七年(1117),叶祖洽卒于亳州官署。叶祖洽死后被赐葬于建康府(今南京)宣义乡雁门。